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全文赏析

首联以衬托的手法写惠山的景色之美,让东坡先生更是流连忘返。苏轼在江南担任官职期间,在办公之余足迹踏遍“南岸山”可见江南景色之美足以让他流连忘返。不到三年两度游惠山,我想让他“更流连”的肯定不只是惠山景色,应该还有钱道人吧。

颔联“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一茶联脍炙人口,被当作品茶名句,常为后人所引用。这两句诗句不但茶人墨客称道不已,而且常被改写成一些名胜古迹、茶亭等当楹联来招揽客人。因为这两句,甚至有人还把这首诗誉为“天下第一品茶诗”。但通读全诗,茶诗网小编觉得此诗不仅品茶,侧重点更是品泉。通过赏景以传东坡先生的弦外之音。

颈联写登惠山途中与登顶后的所见。据茶圣陆羽《慧山寺记》记载:“山有九龙,若龙之偃卧然”。又:“慧山,古华山也。曰九陇,惟慧为恒称,九龙则间称之。龙云者,极其状也。”“石路萦回九龙脊”说的是石路在苍翠的“偃卧”九龙山脊间盘旋萦绕;“水光翻动五湖天”写登绝顶望太湖俯瞰太湖的波涛翻动水天的景象。把惠山的九条“苍龙”,淹没于太湖的水光接天之中的景象写得淋漓尽致。

尾联用典,含义深远。从诗题看此联当是拜谒钱道人、品茶品泉、登绝顶赏景之后,由归途的景象所产生的联想。“孙登无语空归去”是全诗的诗眼所在,“空”字最具弦外之音。孙登是三国时长年隐的高道,竹林七贤中阮籍和稽康都是他的学生,孙登居宜阳山时,阮籍曾受魏文帝(曹丕)之命前往拜访,但与之交谈,却默不作声。稽康又跟从他游学三年,所问总是笑而不答。稽康只好拜别。临别时孙登开口了:“士才高识寡,难乎免于今世矣。”(你这人很有才华,但对世道看的不透彻,要生存下去很难很难啊。)

译文/注释

译文
我踏遍了江南的各个地区,每逢遇到风景秀丽之处就会流连忘返。
我带着如明月般沁人心脾的龙团茶,来试一试这号称人间的第二泉。
登山的石阶在苍翠的九龙山脊间盘旋萦绕,登上绝顶后,俯瞰太湖的波涛翻动水天的壮丽景象。
隐士孙登笑而不语,他只能默默的离去,在归去的路上,半山腰的松林在山谷中铃铃作响。

注释
(1)惠山:地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2)小龙团:茶名,宋代印有腾龙图案的小茶饼。
(3)钱道人:人名,江苏无锡人,与苏轼交好,是苏轼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提起的钱安道的弟弟。(4)绝顶: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5)太湖:水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
(6)未免:是指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7)小团月:茶名,指如圆月般的团茶。
(8)第二泉:惠山泉,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9)萦回:读音[yínghuí],回旋环绕。
(10)九龙脊:诗中指蜿蜒曲折的山脊。
(11)五湖:水名,太湖的古称。
(12)孙登:人名,三国魏晋时期隐士,生卒年不详。
(13)空归:空手回来。
(14)半岭:半山腰。
(15)松声:松涛声。松树之间随风碰撞所发出的声音。
(16)万壑:读音[wànhè],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作者苏轼简介

苏轼画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