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出自唐代杜甫中宵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全文赏析

首联描述了诗人夜晚在西阁中所见的景象,百寻高的西阁在深夜中显得格外静谧,夜半时分,独自一人在雕花的窗户下徘徊;
颔联对飞星和落月的描绘,既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又显示出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颈联则通过幽鸟择木而栖,巨鱼潜游深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他对于世事纷扰的逃避与无奈;
尾联感叹虽然亲朋好友遍布天下,但由于战乱频发,却鲜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揭示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分离。
全诗运情入景、情辞悲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态的物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和平的美好愿望。

译文/注释

译文
西阁坐落在高高的山上,中宵时俺在绮窗前独步。流星飞过,水上瞬间的亮光。落月下移,沙滩片刻转为虚无。
安静的鸟儿知道择木而巢,巨大的鱼儿想着如何潜入波涛。现在天下处处战乱,难得收到各地亲朋好友的书信。

注释
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
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画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