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的魅力
这是一篇高中高二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个美国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没想到却成了中国通,精通中国文化,对中国了如指掌,最后成了中国的汉学家,扎根于中国。可见中国文化有很大魅力。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亡过两次,元朝和清朝的时候,但汉文化却没亡,尤其是在清朝,许多皇帝汉字写得不错。奇怪吧,你来侵略我们,我最终却把你汉化了。可见中国的文化真了不起。中国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很重要一个原因便在于文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到今天,历久弥新。
文言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着几千年来的美德,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底蕴与血脉,进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质。身心沉浸在文言里,我们突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实,从1917年的那场“白话文运动”便给文言带来灭顶之灾,他们抱怨文言繁重、死板。可是,文言的魅力又有谁看见?
在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措辞,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
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的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理解能够更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也将有法可依。
手触文言经典,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到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应有那种肃穆。
从这些经典中,体现了文言那种质朴有力,简洁文雅。拿《晏子使楚》来说,白话文与古文两相对比,译文显得冗长且意思混乱,枝杈太多,内容不太合理。而文言的漂亮文雅,咄咄逼人,却能表现、出晏子不卑不亢的使节形象。再看《称象》一文,文言文只用了30余字便说清楚称象的方法。如果用白话文来说,30余字很难完成,恐怕得多说很多话没准还说不明白。而且,文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工整简短,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动听。众所周知,胡适提倡白话文,但其新诗《两只蝴蝶》、打油诗都极其讲究节奏和韵味,可见文言对现代的影响。
那诗经中,朗朗上口的《关雎》、《兼葭》至今萦绕在我们耳旁;《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让千多年后的我们也心驰神往;从《出师表》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代忠臣的吐哺之心,这些都是文言的魅力。
复旦大学有个哲学教授曾说:“一个普照大地的太阳落山了,西方有个基督教,而中国人没有上帝,靠的就是精神家园,伟大的人文地理和文化渊源。”说到中国文化的渊源自然就离不开文言了。然而,现在学文言,搞文学研究的人却成了大多数人眼中的老古董,他们跑去学国际语言,崇洋媚外,把祖宗留下的遗产糟践。让后代子孙找不到回家的路。
别人忘记的,我们会铭记,别人抛弃的,我们会捡起。是不是另类,会不会被人耻笑,这些我都不会在乎。我只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譬如中医,譬如文言,譬如那延续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华夏精神和民族骨气。
我们是龙的子孙,我们是一群文言哺育下的宠儿,我们为此而骄傲,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