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失格
这是一篇初中初一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在西班牙动画短片《相似》中描述了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白色皮肤的麻木的人,他们拥有纯净的蓝色皮肤。但随着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打开手提包,坐在电脑前办公,父亲逐渐发现自己的皮肤在褪色。
变得麻木与呆滞从来就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完成的,它令人潜移默化地接受现状,最终罹患慢性失格。
以“阿尔法狗”和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挑战人类,人们这才恐慌与担忧。可不论霍金的预言也好,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场景也罢,这些都不是重点——人类的思维正在变得机械化,而感情正变得膨胀而空洞。
你我都可以面无表情地在屏幕上敲出一串“哈哈哈”;都可以在并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对当事人口诛笔伐,并名之曰“吃瓜”;都可以在社交平台激昂陈词,破口大骂,宛如屠格涅夫所写的傻瓜。
也许你会矢口否认,但若我们仔细回想多年前的生活,也许我们依旧会怀念。怀念小时候去乡下老宅后的小河抓鱼,赤脚踩在泥里倒觉亲切;怀念以前路遇乞丐还会好心递上五块钱;怀念以前的春节,要仔细地贴春联,一家人说说笑笑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也许我们如今依然爱着凡此种种,却无法免俗地要发一条朋友圈,以示自己今天的生活多姿多彩。可你的心中真的快乐吗?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慢性失格,那些情感中“看似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智能化一方面放大了情感,另一方面又同化了情感。它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又抹杀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它一方面使我们阅尽生活百态,另一方面却钝化了我们关照世界的本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患上慢性失格,这听起来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
“物物而非物于物”是人类的基本立足点,可我们竟把弊病归咎于智能时代而非本身!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役使,但愚昧的人类却会。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物于物”,渐渐机械化,最后失去了人格,沦为智能化的产物。
动画短片的最后,在儿子的感召下,父亲停下了上班的脚步,在城市中央假装拉起琴,哄儿子开心,他发现自己的肤色又逐渐变回了蓝色。
慢性失格就此得到了治愈,用人类特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