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有清泉
这是一篇高中高一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总习惯点开那个没有温度的图标,下拉,刷新。海量的信息顿时喷涌而出,不知疲惫地充斥着你有些麻木的大脑。直到熄灯,独坐在一片令人感到困惑的黑暗中,才依稀想起,自己似乎很久没有触到纸质的书页,很少邂逅真正的愉悦,你忙忙碌碌到很晚才睡,借口不愿与世界晚安,却只是怅然,只是迷惘……
于是,我们开始抱怨世界的斗转星移,埋怨社会的纷乱多变,怪罪自己跟不上时代变更的节奏,却少有人反观自身的灵魂,照见自己的内心。在渐渐成为信息的奴隶后,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心魂本该拥有的自由,勒住了你最初的梦想,阻挡了你守望的目光,也就错过了万千韶华。那看似博古通今的光亮外表下,实则掩着一颗一无所知,只敢在黑夜中坦露,默默颤抖的心。
相信有不少人听说过刘诗诗,而樊锦诗却鲜为人知。她曾是个柔弱而朴实的女生,1963年大学毕业的她毅然决然离开灯红酒绿的北京,来到满眼只有苍凉黄沙的敦煌。就当时,与北京相比,敦煌简直是一片被人遗忘的荒凉土地,甚至可以说与外界隔绝,就像一口夹在时间缝隙中的古井,而带着历史沧桑的井壁围起一方纯净而神秘的天地。樊锦诗甘愿与孤独为伴,潜心专研着敦煌每一寸土地,从普通研究人员一步步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也许她并不了解娱乐圈中的风生水起,也许她不知道街坊邻居的八卦新闻,也许她忘却了都市的嘈杂,但她熟悉敦煌飞天文化的心跳,触摸过历史每一寸粗糙而柔软的肌肤。她有着属于自己的深邃天地,并为之痴迷。可能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只“井中蛙”,但她心甘情愿在井中劳作、生活,乐此不疲。相比头顶那些乱飞的野鸟,她有一潭澄澈的心水,一个清灵的心境。
随着时光的淘洗,你渐渐发现,这世界上一些事物变化神速,一些事却永恒不变;有些人只求快速发展,有些人一直执著坚守。前者盲目地跟从大流,所谓的适应时代,却是迷失了方向,打乱了方寸,最终一无所获,空叹人生;后者无畏外界喧嚣纷乱,时时关注内心,独饮生命的清泉,独唱生命的欢歌,他们默默咀嚼着“芳草”,品尝天地甘苦,同时也触及了最深刻的境界。而这难能可贵的专注,被多少在信息激流中奋战的人忽略。
而提起“专注”,自然地联想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人行于沙漠,几愈口渴而死,佛祖怜之,置一湖于人前,而此人滴水未进。佛奇之,问其缘故,对曰:“水多,而余肚甚小,既不能一口饮尽,则不若不喝也。”这个典故众所周知,纵然世界有许多美好之物,我们只需用心把握其中几样就足矣,而并非全都收下。对美好的东西有喜爱之心也为人之常情,可一旦失去一个限度,不加节制,使陷入贪婪与欲望中,难以自拔使易迷失方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美好之物数不胜数,而若不懂取舍,全盘接受,就仿佛成了信息垃圾桶,在装满过多的信息后,你最初最纯粹明净的信念就无处安置了。你不甘做一只“井底之蛙”,害怕与时代脱节,被世界抛弃。却不知道,即使是平凡之流,只要有了信念与坚持,生命亦会美好,而这种美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就如一眼泉眼中淌出的清流,汩汩地从亘古流到今朝,亦未见其浊。林清玄说,外面愈鲜彩艳丽,内在更麻木不仁;外界愈喧腾热闹,内在更空虚寂寞……到后来几乎是公式化地活在世上,失去天性的感受,也失去生命的弹性。于我,愿做一只“井底之蛙”,红尘紫陌独守一方净土,绽放生命之花,即使难以达到忘我超然的境界,至少有一份执着与坚守,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夜晚,独自吟诵着“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仿佛就感受到那清流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