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造句

【闻之解释】:暂无。
相似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置之不闻 闻之色变 闻所未闻 闻闻看 闻一闻 闻了闻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1.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2. 言中有物,故闻之足感,味之弥旨,传之愈久而常新。方东树

3. 中华其睡狮乎?闻之当勃然兴;中华其病象乎?闻之当霍然起。盖青年者,国家之魄,“晨钟”者,青年之友。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

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5. 闻之有悟,观之有触,言之有物,行之有度。

6. 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列子

7. 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之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8.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9.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10. 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11. 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12. 婴闻之,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其身,若公者之谓矣。且婴言不用,愿请身去。

13. 臣闻之,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纠与婴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行,特禄之臣也,何以补君乎!

14.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1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

16.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7. 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完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18.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19.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

20. 臣闻之,以谋胜国者,益臣之禄;以民力胜国者,益民之利。故上有羡获,下有加利,君上享其名,臣下利其实。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此古之善伐者也。

21.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2.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

23.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圣王见贤而乐贤,见不肖而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24.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25. 白色的栀子花,无论枝头吐芳,还是落地成泥,一概素素淡淡,清清雅雅,如白玉无暇。我为之惊异,尤其是那馨香,若有似无,不经意间,如影随身,四处漫散;仔细嗅来,又全无踪迹可循。闻之有若仙气,神醒身爽。

26.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27.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28.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29. 余谨于上帝及公众前宣誓,愿吾一生纯洁忠诚服务,勿为有损无益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凡服务时所知所闻之个人私事及一切家务均当谨守秘密,予将以忠诚勉助医生行事,并专心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

30.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