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出自宋代陆游满江红·危堞朱栏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它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全文赏析

“危堞”指登城,“朱栏”指登楼。在镇江登高览景,所见只有满江的秋色——秋水、秋云、秋树、秋花统统包括在内。人正像是秋去的征鸿、春来的社燕,已是几度轻别了。“轻别”是说离别的轻易与频繁。这六句化用宋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和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主要写了作者自身的情况,多次和故人离别。当日之缱绻难以忘怀,如今,虽已身在客中却还要他乡作客,令人倍感凄凉愁苦。且看鬓边,没有多少如丝的门发,也不能织得成一片愁绪。“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化用唐贾岛《客喜》:“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这两句主要写了作者离别故人依依不舍之情。

词的上片写自身,下片写前景往事,现在已成过去,人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了,梦中也难以找到了。接连四个短句,“陌”字、“掷”字皆人声,形成急促的音节;到“如今何处也”的“也”字,上声,拖成舒缓;再归结到“梦魂难觅”上,“觅”字去声,又变得沉重,这几句,充分显示了作为“音乐文学”的词,在声韵上的抑扬顿挫,急徐变换。读出韵味来,它的含意也就了然于心了。熏香炉微温,香味若有若无,锦制的褥初步展开,心情无精打采,毫无生气。下着秋雨,人在灯前落泪,是想象对方的情形。离别怀远,既写到目前,也写到过去,写自己,也写到对方,委婉,全面,一往情深。多处化用典故。

这首词因看似实在写与镇江的同僚和友人赠别,其实是借这个话头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哀,直抒心中的悲慨感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站在高耸的城墙和高楼上,遥望远方,满江都是秋天的景象。人也就像秋季向南方飞去的大雁和春季按时飞向堂前的燕子,多次经历离别。当日情意缠绵的话语很难忘记,凄凄凉凉,又是一次远走他乡。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还有多少没有变白,能不能织成一片相思意。
庭院里面的杨柳,巷子东西方向的秋千,有很多的往事,都已经随风而逝,成了过去。如今都不知道人在哪里,梦魂之中也难以寻觅啊!炉香尚有余温,烟气仍然缥渺;锦衾虽已铺就,然而心绪萧瑟,恐怕难以成眠。此时此刻,偏偏又下着连绵秋雨,在孤灯前,却正好伴着不断的泪珠儿。

注释
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2、危堞(dié):高耸的城墙。堞,城上齿状的矮墙。
3、一江:满江。
4、征鸿社燕:秋季向南方飞去的大雁和春季按时飞向堂前的燕子。征,远行。
5、缱绻(qiǎn quǎn):情意缠绵。
6、鬓(bìn):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7、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指巷子里面东西方向的道路。
8、金鸭:金色鸭形的香炉,腹部中空以燃香屑,烟从口中喷出。
9、锦茵:制作考究的垫褥卧具。茵,铺垫,褥子。
10、红泪:带血的眼泪。霖:久下不停的雨

作者陆游简介

陆游画像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