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的意思、怎么读

[zhǐ gāo qì yáng]   
趾高气扬

成语解释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成语繁体

趾高氣揚
成语简拼zgqy
成语注音ㄓㄧˇ ㄍㄠ ㄑㄧˋ ㄧㄤ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趾,不能写作“指”或“志”;扬,不能写作“阳”。
成语辨析见“踌躇满志”(163页)。

近 义 词

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 义 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妄自菲薄
成语例子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英语翻译go to one's head <to be made vain or conceited by success; hold one's high; hold one's head high; be on one's high horse >
日语翻译鼻息(はないき)が荒(あら)い,意気揚揚(いきようよう)としている
俄语翻译горделивый <с горделивым видом>
其他语言<德>die nase hochtragen <arrogant sein><法>se pavaner <air orgueilleux,hautain,présomptueux>
成语谜语树顶奏唢呐
歇 后 语大雁飞东南;孔夫子上树;树顶奏唢呐
成语故事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骚(今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气势盛大,屈瑕盛为恐慌。于是,他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反对这样做,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斗志不坚,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骚。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猛攻蒲骚,大获全胜。这就是有名的“蒲骚之战”。
  但是,屈瑕并无自知之明,把别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身上。因而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都不放在眼里。
  过了两年,楚玉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向送行的官员告别,然后登上华美的战车,威风凛凛扬长而去
  送行的大夫斗伯比返回时对御手说:“莫敖这次出征要吃败仗的!你看他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
  斗伯比越想越感不妥,就吩咐御手驾车到王宫,求见楚王。他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没答应。
  屈瑕到了前线,更加不可一世。竟然下令军中“敢谏者处于极刑”。武断专横到了极点。
  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屈瑕毫不在意。但部队随地驻扎,一点也不做戒备。
  罗军联合卢襦(今襄樊市西南)的军队猛烈攻击。楚军马上溃散,死伤惨重。屈瑕乘着一辆战车,狼狈而逃。出征时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早已不见了。
  屈瑕逃到楚国境内一个叫荒谷的地方,发现只剩孤身一人,好不悲伤,自缢而亡。
从趾高气扬开始成语接龙: → 扬幡招魂  → 魂飞魄散  → 散闷消愁  → 愁长殢酒  → 酒醉饭饱  → 饱食暖衣  → 衣冠齐楚  → 楚歌四合  → 合浦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