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的共享
这是一篇记叙文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共享在生活中已经不算个新鲜词——或许在老早之前就不算是了。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一系列共享资源忽然一窝蜂地出现在了上海街头,成为了一个吸睛的热点话题。
或许,在日常出行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番潮流、便捷的光景。只需要掏出手机扫一扫,便可以立即提车走人,相当便民。但这是否在手机与人的一来一往间,丧失了原来人与人交流中的人情味儿?
七月下旬,我同母亲回到河南的一个小镇上度暑假。一切对我来说都新鲜极了,在上海几乎鲜少能见的牛、马、羊一应俱全,不似城市里头的高楼大厦,镇子上的人住的多数是自己改的土屋,一家挨着一家,比肩相邻。若是说成镇子,其实更类似于村子,没有谁不认识谁,远近还能扯上些亲疏关系,人际关系的距离,也就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人们都淳朴,善良,在这里,我看见了共享时代的另外一隅。
回到小镇的头一日,外公便带我到自家菜地里择绿豆。瘦瘦干干的豆荚裹着一颗颗圆豆子,一咕噜一咕噜地结在地上,还有些豆荚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的龇牙咧嘴地吐出笑脸,一脸得意地炫耀自己的果实,模样可爱极了。说是下地干活,只不过是在菜地里撒欢罢了。摘累了绿豆,冲着隔壁菜地里头的玉米流口水。嚯!好家伙!这一丛丛玉米长得几乎过人高,果实金灿灿得叫人馋涎欲滴。外公瞧我冲着玉米从发愣,伸手摘下两个玉米招呼我:“回家给你煮玉米吃!”
我慌了神:“这可使不得,这叫做偷啊!”外公“嘿嘿”一笑,道:“几根玉米怎么就叫做偷了?放在你们城里,叫做‘共享’吧!我这做法,是乡下人的共享!”我支吾了半天,还是跟着外公乖乖回家了,心里却因生平第一次做“小偷”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外公和外婆就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了,好半天,端出一锅绿豆汤和煮玉米。我拈起一根啃了起来,外婆却捧着汤碗准备出门。我急忙问她:“这都饭点了,您还要去哪呀?”外婆笑意吟吟地告诉我说:“我这是去给村头的马大娘送汤呀。不然你当真以为这玉米是白叫你吃的呀?”说完,还朝我手里的玉米棒努了努嘴。
吃完饭,马大娘把碗就送了回来,碗里装满了薏米、红枣一类的谷物。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外公口中“共享”的含义,相较银钱两讫的共享,这种方式还更具人情味儿呢!
在共享时代里,人们发展迅速,但是否在便捷自己的同时,丢弃了原先的那种人情味儿的交流。“共享”二字,切不能因为“享”而舍弃了“共”,舍弃了人类最初的人情味儿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