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留住我们的灵魂栖息地
这是一篇高中高三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江西某太守将伐古树,有人题诗曰:“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太守读罢,停斧不伐。我突然想起时下社会上发生的强拆乱建、毁坏历史文物建筑的事件,于是便细细品味袁枚这篇短文,感受颇深。
不是每株“古树”都遇到一位明事理的太守而幸免于难。记得幼时,外婆家是一座颇有年代的老屋,青砖黛瓦,古朴悠然。可如今,那座老屋早已被高楼取代。每每望着那片土地,失落之情油然而生,那种感觉,用“失去了归宿的千岁鹤”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我们的祖先最早开始用符号、图案来记录他们的生活,后来演变出了文字。无论如何,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而矗立于浩瀚历史长河中的古建筑,则更直观、形象地记载人类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文明的起落。如同生命的遗传密码DNA,古建筑就是人类发展史的DNA,透过其中,我们如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窥见人类历史的脚步,体会、理解文化的内涵。正如古树之于千岁鹤,古建筑之于人类,就是人类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人类文化的遗产。比如,到圣地的朝圣者依赖的是建筑实体本身而非文字或其他,这也正是教堂、寺庙存在的意义,这些地方是人们所寻求的灵魂、精神的归属地。毁了它们,人类就会失去灵魂、失去归属。放眼西方,巴塞罗那用800年守护了一个童话世界,威尼斯对千年老宅的修复从未间断。诚然,巴塞罗那和威尼斯的人们深谙文化的意义,视任何承载自己文化的建筑为生命。他们深知,古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寄托文化灵魂的殿堂,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万古长存。因此,人们倾其所有,保护历史遗迹的一砖一瓦。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一些人欲望无限膨胀,人心越发功利化,精神文明层面的提升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推土机的轰鸣声随处响起,多少“古树”一夜倾颓,徒留“千岁鹤”空守对过去的情怀,而如此明事理的“太守”又何处去寻?环顾华夏大地,建造考究的开封二曾祠、闻名遐迩的沧州水月寺相继消失,更有甚者,有“最美野长城”这样的闹剧上演!文化遗址被功利化的过程,就是我们失去精神家园的过程。这样的结果只会如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所言:“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魂,当他们失去了栖息的“古树”时,该何去何从?到了那时,你还记得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是谁吗?巴塞罗那的奇迹得益于800年间每个公民的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提倡“双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社会发展不应伴随着“古树”的生命之殇。面对“古树”,请停斧不伐!
我只愿月明秋夜冷之时,千岁鹤还能明辨归去之路,我们还能找到最初的记忆。在记忆中,呷一壶酽茶,沐浴在氤氲中,花开花落,岁月静好,一世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