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诞生的完美

这是一篇初中初二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午后,一阵舒缓的音乐随着慵懒的阳光在房间流淌。房间里很静,只有钢琴曲的声音,声音很轻,如同羽毛一般轻盈,在空中兜兜转转,最后慢慢飘入人的心田。

这是贝多芬的《月光曲》。

我与贝多芬第一次见面是在课堂上,那时我对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待人粗暴,毫无家教。皇世家族的人热情地向他问好,他却视而不见,如此不讨人欢喜。

然而,这一切在我与他的第二次见面中释然了。

他,十一岁,加入戏剧乐队;十三岁,当上大风琴手;十七岁,失去他最爱的母亲;二十岁听觉开始渐哀;二十四岁,只身一人在维也纳举行首次钢琴演奏会,震惊了欧洲音乐界;二十六岁,患上耳咽管炎;二十九岁,变成剧烈中耳炎……

晚年的他说自己“像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他遭到耳聋的打击,却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他又接着说到“一株树比一个人好……”我终于明白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听觉比杀了他还痛苦。耳聋给他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他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了人生的喧嚣与纷争,获得了精神上的纯净和安宁。

房间中《月光曲》的音调变低,稍显沉重,似乎在为贝多芬的一生悲鸣,唉叹。

有人说过,苦难中方能诞生新的完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足,《兵法》修列……而贝多芬呢?屡遭挫折,窘迫悲惨的命运也造就了欧洲音乐界最杰出的人物。晚年的他隐居在维也纳的乡村之中,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大约三十年处于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命运之手夺走了一些我们所珍视的,又赏赐给我们一些未曾拥有的瑰宝和财富,饱满的生命就好像是一个永远少一片的拼图,而我们总是在寻找这一缺少一片的过程中,从而让生命变得辽阔!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害怕挫折,逃避问题,但又渴望变得坚强。是贝多芬,让我学会坚强。因为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人生造不出坚强的我!

《月光曲》的旋律变得激昂,我似乎看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皎洁的月光洒在如天鹅绒缎面般的海面上,一位老人驾着一艘船,船头放了一架钢琴,在暗流涌动的大海中行得很稳,慢悠悠地向未知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