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比路长

这是一篇高中高三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这里属于年轻的我,虽然不再虚无缥缈但依旧充满幻想,逐渐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却幸好还在做从十岁起就认定的事情。”

这段话摘自刘文的《地下铁》,我被它“蛊惑”了,化用卡夫卡的话就是,它是砍向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上面提到“十岁起就认定的事情”,于我而言,是读书,“读”是阅读,学习,运用;书呢,小说给我的生活带来情趣,生活的实质是责任和寻找,那么极致美妙的感觉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除去娱乐性的书,就是提高型的,这类书就需要我们学习和运用,从而提高技能,增加阅历,运行转化为我们谋生的工具。

我现在不读小说,呵呵,这是假的,不过只是偶尔在外界喧闹和内心烦躁时讨好心灵,只是“讨好”,谈不上“滋润”。因为,我高三了,这是一个顽强的理由或借口去拒绝诱惑并甩掉一些可有可无的牵绊。

有一句没人认领的话:“自己发光,不要等别人把你磨光——谁有空,有心情去认真地“磨”你呢?”那么高中应该就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段自我“打磨”的时光,又要提到开头那段话,生活的艰辛是“打磨”我的动力机器,我首先被磨掉的是“虚无缥缈”。

有人在论述表象与内在的反差时,如此说道:“自卑有很多种,最深程度的一种是: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我做了好多年的我的“天才”,然而半年的高中生活后,我成了众人眼里的“庸才”。不过我继续践行一句话“冷而不自知,饿而不自省”,再半年,我是“废柴”,生活逼迫我如此承认。如上所述,宝贵的三年里,我走了一年的弯路,这段路途漫长而无聊,不过,我走到尽头了。

高尔基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高中是最适合谈理想的时候,当然也是最需要这根“拐杖”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使人生更丰满,具体来说,就是博学、明辨,对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多一点体验和感悟。细化到高中,就是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这样就要继续谈“打磨”,“理想”成了最强大的动力。在我看来,教育体制中的学习是将“提高型”的书理解,运用,读书,这是我认定的事,自然不乏兴趣,那么困境就是吃苦。

吃苦常与耐劳连用,我不喜“耐劳”,因为“耐”趋于忍耐然后麻木,王小波曾撰文《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论证中国文化不提倡用脑子想,提倡用肩膀扛。我是一个喜欢动脑子的人,这种情况达到一种极端就成了“懒”,懒惰,懒散,懒洋洋,喜欢晒太阳。

我的高二就是在不断地打击懒惰,其间苦楚,“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这场浩大的工程中,我有一个口号,抑或是一个自我警告——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人,什么都无法得到。晚间跑步时,它在我的内心翻滚,早间与床缠绵时,它不断敲打我的幻梦。做难题忍住恶心不退缩,做简单题时告诫自己,认真写详细步骤,不要偷懒,偶尔闲暇,心中陡生疲惫之感,不过想起理想,心中的甜蜜是多于苦涩的。

张闻天说过:“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现有的生活自然不是我理想的,但却是很适合我的,我从未想过我可以如现在这般踏实、幽默、自足,我仍在行走,不过已达目的地了,接下来的路途只是在向生命更深处慢溯。

相比起一辈子不犯错误的绵羊,上帝更喜欢迷途知返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