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整体被碎片解构
这是一篇作文范文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碎片化”在如今早已是个屡见不鲜的话题,社会、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在讨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信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社交关系碎片化……的确,当下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无数个不同形式的“碎片”拼凑而成,我们的时间是碎片式的,学习是碎片式的,甚至在公共领域发表意见,也是借由“碎片”的载体——社交媒体达成的。在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背后,自然也有批判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于“碎片化”的利弊,我认为应当理性看待。
“碎片化”现象,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互联网逐渐发展成为席卷世界的一大浪潮之后产生的。互联网在快速及时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要关注不同受众对特定类型信息的需求,因此网上的信息既要涵盖几乎所有领域,又必须高速更新换代,以使更多的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回到当年,当所有的信息来源仅限于一张白纸黑字的报纸或一本书时,我们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切割加工、精准投递,因为这是一个信息选择受众的时代,而不是受众选择信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仅有一种,同时因为印刷技术所限,信息传播的速度稳定,传统媒体也不会面临同行之外的竞速战争。可以说,“碎片化”是这个“娱乐至死”时代的特定符号。
我们的确能从这样一种趋势中受益,流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已经为我们做好了第一道过滤工作,许多新闻app中常含有“推送”功能,你可以自定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将认为无用的信息排除在外。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来源,我们不用一一挑拣,从某种意义上,这省下了不少块状时间——在时间都被“碎片化”的当下,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但是当我们把别人为我们做好的工作看做理所当然时,也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在网络媒体为我们精心呈上的“满汉全席”中,我们实际上成为了被绑定的靶对象,习惯于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网上所谓的“真相”,这种盲目的相信往往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而这也是碎片化带来的弊端之一,这些碎片信息往往不能代表一个整体,它所反映的不过是一个完整事件中的局部,仅仅用这些内容试图还原我们想知道的真相,岂不是如“盲人摸象”般可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才是我们对待碎片化信息的正确态度。
此外,碎片化的阅读也常常是批评家诟病的对象。阅读,是与古今大家的思想对话的过程;而阅读中的思考,又是与自我心灵的交流。这种对于灵魂的自我审视,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看到自己的内心。然而当整体时间已不再可用,一天的24小时早已被碎片化的琐事切割,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忙里偷闲地瞟上几眼今日要闻,更不可能在夜深人静时强打精神进行“一日三省吾身”式的思考。这样零星的学习,不可能系统构建起一套知识体系,更难以形成深刻的价值观念。于是不难理解,为何社会的主流价值越来越偏向功利化,深层次的道德语言愈来愈难在公众对话中出现。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一群“因为不知自己为什么笑、为什么不再思考而痛苦的人”,这应当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可否认,“碎片化”终将成为我们生活最重要的标志,碎片阅读、碎片时间无可避免,但我们不能让真相、道德观念乃至民族文化被碎片解构。尼尔·波兹曼说,“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这个民族将危在旦夕。”在对待社会主流价值上,我们必须采取整体化的思想,莫让积极向上的文化语言被片面消极的思想观念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