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应是吞噬内心的力量
这是一篇初中初三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人的内心存在两种思辨。其一是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判断,是思想力。其二是同情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现,是行动力。这二者本是与生俱来的内心思辨,却在当下愈发科技化的社会洪流里,渐渐变得空洞无物,华而不实。
人怎么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怎么会允许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丧失呢?所以我想振臂疾呼,科技不应是吞噬内心的力量!
如果说上个世纪是因为人们无知才造成了“冷血馒头”与“惯看喋血菜市口”,那么当今社会却是“知识爆炸”使人们趋于内心的萧索与思维的偏执。
人工智能的思维模式是程序化的,而人的内心是被情感所左右的,人工智能的思维可以被设置,但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如何能像人工智能那样程序般的进行呢?比如我们的友爱与热情,真挚与善良……你可能看到过这些记录:“男子天桥跳楼事件”,“女子游乐场坠落事件”。诸如此类的视屏或图片记录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而视屏和记录里不乏出现对此现象或“钦佩不已”或“冷嘲热讽”的声音。有围观有漠视有嘲笑,但是救人的高呼和行动呢?难道只有警察可以做劝导和救助吗?这些视频或图片记录成了朋友圈里转发的头条,取而代之了对于抑郁,自救的宣传。我们都懂这些行为的后果,我们都能猜测到一些导致这些后果的原因,但是我们如果只是忙于运用科技来博取流量和点赞,就是任由科技吞噬了我们的内心。
我想,倘若卡夫卡在世,他会将此归于个人的异化,但这种现象仅仅止步于个体的异化吗?罔顾后果,失去自己的主观判断以及对他人的理解,难道不是整个社会开始异化了吗?如果鲁迅先生对于当下现象再写华老栓,恐怕华老栓的儿子不是被无知所害,而是被像计算机一样的社会中的冷漠与偏执所害。
科技在时代更替中应运而生,应运而兴。它改善我们的生活却不该扼杀我们的灵魂。它是要被用在帮助社会进步的,而社会进步离不开人性善良与积极的层面。感恩、诚信、和谐……这些从古自今,从今往后都适用的词汇及其内涵,是永远不会随科技的进步而荡然无存的。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以为,库克的担心不会实现,因为所有意识到后果的人们,都不会让担心实现!
抬头看看台前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着室外与室内温度差,5度!这5度,大约就是我内心尚温暖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