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见儿时的声音

这是一篇初中初三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冬雪初融,日光熹微,院里老辈人正笑谈幼年。一片喜滋滋暖融融里,仿佛有拨浪鼓声绕耳,有老镇的戏班搭台唱曲,那思绪便在柔软日光中逐渐渺远起来。穿堂风过隙,又听见儿时的声音。

我对幼年的记忆大约只剩了街尾老媪摇着拨浪鼓卖酸甜的糖葫芦和周末总来唱曲的戏班。那时是连牙都还疏松的年纪,却整天吵嚷着要吃甜味。街坊四邻的孩子生性顽皮,总爱一块闹腾,最欢乐的莫过于顶着酸甜葫芦串偷溜到院坝里听曲。

那哪里是正儿八经的听曲啊,不过是瞧着唱曲人厉害,听着那戏腔难懂但新奇,便心生喜欢。今天跟着台上姑娘捻捻兰花指,明天准是要装腔作势学功底深厚的戏子耍小杂技的。

至于老媪的糖葫芦串,其实就是裹了糖衣的当季山楂,跟普通糖葫芦实在没什么两样。但不管是老媪还是糖葫芦串,都惹的街上人们喜欢。一来她温柔和蔼,二来她卖糖葫芦时总会摇着拨浪鼓,引得小孩子们争抢。

清脆的摇鼓声,和实在难懂的戏腔,就构成了儿时最悦耳的声音。它们像一群蝶,翩翩然拉开了美好的序幕,让乏味的日子也平添欢喜。

长大后离开家乡就意味着淡去儿时那些声音带来的欢喜。年间回去想找那老媪买糖葫芦,站在街尾,却再听不见那清脆的拨浪鼓声。问其原因,她只摇摇头:“现在哪还有小孩子玩拨浪鼓呢”,一支玲珑的拨浪鼓,比不过一箱颜色缤纷的玩具。这时我才惊觉,戏班其实也早在几年前就不唱曲了。都说曲终人散,可那一曲还未终,听的人就早已散开。

时至今日,那些记忆仍令我欢喜。但或许要等到某个开春,山尖尖上积雪消融,世间万物欣然,幼童争相把玩拨浪鼓,酸甜葫芦在嘴里化去糖衣,戏班子重新搭了台唱曲,台前是满当当的人群。此时,又听见儿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