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
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

    译文/注释

    注释

    ①菩萨蛮:词牌名。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②苕(tiáo)中:江苏苏州西北闾门外有苕溪,溪有东苕、西苕二源,两源合流入太湖。顾梁汾南归后曾寓居苏州此地,故云。
    ③“知君”二句:白居易《琵琶行》有“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此处化用。
    ④柁(tuó)楼:船上操柁之室,借指乘船之人。
    ⑤“直过”二句:意谓梁汾得享和美的家庭快乐和安闲隐居钱塘江畔的生活。画眉,指汉张敞为妻子画眉之故实,喻夫妻和美。桥,梁汾与严绳孙同里,绳孙家居藕荡桥边,此处或为同指。故画眉桥则为借指其美满的家。

    译文

    我知道你现在情怀为什么如此的萧索落寞,因为你一个人驻留在孤舟中,身边围绕的都是黄芦苦竹,就像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一样。现在已经是早春,江南的景色想必已经很美了,青青的酒旗丛中有袅袅的白烟升起,晴朗的天空下水村中贩鱼的集市十分热闹,生意兴隆。
    遥想朋友今晚在船上的舵楼中,伴着外面淡淡的春寒,一定会做一个好梦。梦中会顺流而下,经过画眉桥,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全文赏析

    词人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描写了好友归家途中的情景和心境。此小令虽然短小,却是非常精致经典,在心头唇间把玩,意味无穷。
    “知君此际情萧瑟,黄芦苦竹绕孤舟”。起句愁闷凄清。黄芦、苦竹、孤舟,已是自然勾勒出一情萧索的场景。“黄芦苦竹绕孤舟”化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黄芦苦竹绕宅生”,很是荒凉寂寂无相伴。顾梁汾的仕途是不得志的,故词人拟出萧瑟的情境,亦有深知君心之意。
    “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却是截然不同的场景了。此句极具唐诗的凝练疏朗,一副怡然安然之态。读此句,一下让人想到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句前两词简单罗列画龙,末字点睛。整句瞬间生动起来。江南之旅,江南的迷蒙烟雨山光水色必定给容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处传神之极的信手拈来,很有有孟浩然诗中“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气象。此二句一出,顿将前二句的愁苦凄清之浮云一扫而光,水落石出般的神气一清。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想象顾梁汾轻寒春夜,舟中独宿的孤单景象。柁楼,船上操柁之室,借指乘船之人,亦即顾梁汾。如同上阙,这两句的走低为接下来的穿云破雾宕开一笔蓄足了势。
    “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二句,是全词最为精妙的一笔。此处词人说直过画眉桥,一是代指梁汾故乡,二来暗用汉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汉代的张敞是当时的名臣,和妻子感情很好。因为他的妻子幼时受伤,眉角有了缺点,所以他每天要替妻子画眉后,才去上朝。此事慢慢传开,大臣们都对张敞嗤之以鼻,认为张敞有失身份和体面。有好事者把这事告诉了汉武帝。一次,汉武帝在朝廷中当着很多大臣对张敞问起这件事。张敞不仅丝毫没有难为情,而且理直气壮地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容若在这里用“直过”,大有戏谑好友归心似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心情。用画眉的典,也喻有愿顾梁汾夫妻和美。
    末句“钱塘江上潮”,也是意味无穷的一句。可以理解为顾梁汾直过画眉桥时钱塘江上潮水起伏的自然景观,烘托此刻顾梁汾的心潮起伏的心情。词人的想像力总是丰富无穷的。也可以理解为直喻那一刻好友的心情,如同钱塘江潮之起伏。俗语说,近乡情更怯,过了画眉桥,便离家人更近了。若是再引申一点,也可以理解为是词人对好友人生的一个美好祝愿和宽慰,意思如同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者,词人是暗喻好友归家之后的闺中之乐,也无不可。词人的诙谐俏皮,在他《菩萨蛮·为陈其年题照》中可见一斑,他说陈其年,“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背立讶卿卿,知卿无那意”,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顾梁汾南归后,曾在苕溪寓居。在创作此词之前词人曾托人带信给顾梁汾,但顾梁汾没有回信,词人仍认为顾梁汾居住在苕溪,故题名“寄梁汾苕中”。写这阙词时,应是康熙二十二年春天,距离顾梁汾南归时的桂花时节已经过去了一年半。

    作者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画像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