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观堂老人草书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
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全文赏析
苏轼在该诗自注:“六观,取《金刚经》梦、幻等六物也。老人,僧了性,精于医而善草书,下笔有远韵,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
佛教把人世间的一切事物比喻为梦、幻、泡、影、露、电,称“六观”(六如)。取自《金刚经·应化非真分》“六物”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六观”的由来、存在形式和佛理。苏轼守杭时,曾于元祐五年(1090)二月为僧了性作《六观堂赞》,在赞中用了六个“我观众生”的排比句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六观”。《六观堂赞》与《六观堂老人草书》在对“六观”的阐述上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苏轼在《六观堂老人草书》诗中所体现的书法“尚意”理念的重点,是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高度评价了僧人了性(六观堂老人)的草书“下笔有远韵。”苏轼上述自注中有“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已经阐明了创作此诗的理由。具体而言,六观堂老人虽为僧侣,却如普度众生的佛、菩萨的化身,“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僧了性没有功利目的,而是用医术服务众生,用书法艺术聊以自娱。苏轼似乎不喜欢宋初书法家周越的书法,他在言论中多次提及,如尝《跋怀素帖》云:“书极不佳,笔意趣乃似周越之险劣”。紧接着的“落笔已唤周越奴”一句,是对僧了性草书水平的赞语,一落笔即分优劣,周越的书法与僧了性的书法相比,周越则有如奴仆之属。“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这几句,描述了草书大师僧了性用鼠须毛笔,饱蘸着松烟墨,在用古藤制造的洁白色“玉版”纸上挥毫书写,其书法笔势迅疾宛若游龙,矫健生动,笔触变幻有致,笔划流畅到位。绝没有晋宋间书法家羊欣书法的涩滞不畅之感。
苏轼“莫作羞涩羊氏姝”句中的“羊氏姝”,是典故的化用。羊氏,即羊欣(370-442),晋宋时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他跟随王献之学书法,隶、行、草书都很不错,名重当时,但与王献之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梁武帝评价羊欣书法的话最为精彩,他说:“羊欣书如大家婢(侍女)为夫人(主妇),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羊欣书法如“婢作夫人”,没有大家风度。后因以讥笑刻意模仿,形容气度局促而不得神似为“婢作夫人”。这可能就是苏轼不喜欢羊欣书法的原因之一。
佛教把人世间的一切事物比喻为梦、幻、泡、影、露、电,称“六观”(六如)。取自《金刚经·应化非真分》“六物”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六观”的由来、存在形式和佛理。苏轼守杭时,曾于元祐五年(1090)二月为僧了性作《六观堂赞》,在赞中用了六个“我观众生”的排比句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的“六观”。《六观堂赞》与《六观堂老人草书》在对“六观”的阐述上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苏轼在《六观堂老人草书》诗中所体现的书法“尚意”理念的重点,是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高度评价了僧人了性(六观堂老人)的草书“下笔有远韵。”苏轼上述自注中有“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已经阐明了创作此诗的理由。具体而言,六观堂老人虽为僧侣,却如普度众生的佛、菩萨的化身,“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僧了性没有功利目的,而是用医术服务众生,用书法艺术聊以自娱。苏轼似乎不喜欢宋初书法家周越的书法,他在言论中多次提及,如尝《跋怀素帖》云:“书极不佳,笔意趣乃似周越之险劣”。紧接着的“落笔已唤周越奴”一句,是对僧了性草书水平的赞语,一落笔即分优劣,周越的书法与僧了性的书法相比,周越则有如奴仆之属。“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这几句,描述了草书大师僧了性用鼠须毛笔,饱蘸着松烟墨,在用古藤制造的洁白色“玉版”纸上挥毫书写,其书法笔势迅疾宛若游龙,矫健生动,笔触变幻有致,笔划流畅到位。绝没有晋宋间书法家羊欣书法的涩滞不畅之感。
苏轼“莫作羞涩羊氏姝”句中的“羊氏姝”,是典故的化用。羊氏,即羊欣(370-442),晋宋时书法家王献之的外甥,他跟随王献之学书法,隶、行、草书都很不错,名重当时,但与王献之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梁武帝评价羊欣书法的话最为精彩,他说:“羊欣书如大家婢(侍女)为夫人(主妇),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羊欣书法如“婢作夫人”,没有大家风度。后因以讥笑刻意模仿,形容气度局促而不得神似为“婢作夫人”。这可能就是苏轼不喜欢羊欣书法的原因之一。
写作背景
创作于元祐六年(1091)九月,是他在颍州任太守时的重要诗词作品之一。“六观堂”在杭州木子巷桥北千顷广化院内,吴越王所建。六观堂老人,俗姓朱氏,僧名了性,号垂慈老人,余杭(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精于医药,经常为百姓治病,且医效显著,是杭州著名的僧医。他擅于书法,尤善草书,是苏轼在元祐四年三月至六年三月(1088-1091)知杭州间所结交的僧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