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代>白居易>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黾勉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全文赏析

    诗人考取进士的缘由:在家奉养父母日常晨昏用膳,自己能力欠缺,想隐居不出仕,却一年四季祭祀的物资匮乏,趁着父母高堂在世,能够用俸禄来奉养双亲,于是辛苦求学,前来京师应试。

    自己离家已久,有违孝行。大意为:离家已经太久了,自己微薄的俸禄却尚没有寄送回家。冬天没有尽到替老人温被的孝行,春天没有尽到奉养的义务。此段流露出诗人非常想尽孝心,可惜官职在身,无法尽到自己的责任。

    描写诗人现在寂寥孤独的情形。夏至过后阴气萌动,夜晚开始变长,自己孤身一人在京师,有家难归,长夜难眠,郁闷惆怅,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

    最后一段抒发了思乡之情。故乡悠悠之情,魂牵梦绕,然而却无法亲身归乡,听到庭院中槐树上蝉在不停的鸣叫,不由得感叹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于是产生珍惜美好时光的念头。

    写作背景

    这首《思归》是白居易刚中进士时的作品,诗人在京城举目无亲,朋友也少,校书郎的工作虽然清闲,却不能离开,因而孤独寂寞,到了夏至伏祭时节,鸣蝉聒噪,心绪难安,辗转难眠,思亲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因而有感而发,诗词浅显,意味悠长,郁结之情,令人伤楚。

    作者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