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愤

朝代:宋代|作者: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霓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大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译文/注释

    【注释】
    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
    却:此处指“返回”。
    浑:简直。

    全文赏析

    首联是说诗人此时形容枯槁,面色如冰,毫无生气,再结合注释,可见作者生不逢时、处境艰难,“待见天心却太平”,皇帝的心意自然是希望天下太平而自己可以安享太平了,而眼下的社会现实是并不太平,所以要帮助皇帝重现太平才是诗人的愿望,但是这一愿望却不知何时能够实现,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出门嘘气玉霓横”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眼下的窘迫而失去了内心的浩然之气,相反表现出的却是慷慨负气的形象。“未甘身世成虚老”表明了作者不甘心自己一事无成而老于户牖之下,也绝不能虛度此生,而是要自强不息。
    “狂去诗浑夸俗句”,意思是说兴来写诗的时候简直就可以写出拔俗、脱俗的诗句,这句诗表明诗人有着超常的才情。“不信吾无万古名”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

    尾联化用他人的诗句来述志自励。“燕然未勒”就是说功名未就,“胡雏”指当时威胁宋王朝的辽国和西夏,用“胡雏”有轻蔑意,诗人的这一说法在凸显自己不屈的爱国情怀的高大形象的同时又与宋王朝一味议和的怯懦形成对照。表达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生追求。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首联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十男儿“面似冰”,此为“扬”;“嘘气玉蜆横”则表现出诗人内心慷慨,气贯长虹,此为“抑”。
    B. 颔联感叹自己不甘身世贫贱,表达渴望得到明主召唤,建功立业,实现天下太平的愿望。
    C. 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 尾联用典抒情,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十男儿“面似冰”,此为“抑”;“嘘气玉蜆横”则表现出诗人内心慷慨,气贯长虹,此为“扬”。

    2. 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人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激。从背景介绍可以看出他处境艰难。“待见天心却太平”,帮助皇帝重现太平才是诗人的愿望,但是这一愿望却不知何时能够实现,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从“未甘身世成虚老”句可以看出诗人不甘心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
    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不信”表达了对自己才能非常自信。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
    尾联化用他人的诗句来述志自励,“不信吾无万古名”、“却太平”更是直接表达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生追求。

    作者王令简介

    王令画像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