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

朝代:南北朝|作者: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惟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译文/注释

    去年秋天的十五的月亮,在是年秋天又照着雕梁。
    是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
    悲哀的是人类生命的规律不同,不能像月缺复圆、花落重开一样,一旦生命凋谢,人生就永远消亡。
    人死后,生前用的帘幕屏障就被烧祭或撤去,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
    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
    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全文赏析

    此诗写丧偶之悲,凄切感人。

    诗分两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以秋月重照、兰蕙复芳比兴,生发人亡永消的慨叹。诗意是:去年中秋的圆月,今年同日再圆,还照住室;今年兰蕙花谢后,明年春天还会开花,再吐芬芳。悲哉!人却不同,只要谢世,就永远消亡,再不能复生。“三五月”,指十五的月亮。“哉”,感叹语气。“道”,语助词;用于语中,以加强语气。此六句中,前四句赋比,后两句起兴。以“去秋”、“今秋”,“今春”、“来春”相对应,一个意思重复赋比,增强比兴的浓度,以致“悲哉”一出,哀伤之情顿发;“一谢永销亡”,万般感慨,尽在其中了。

    后六句为第二段,写人亡物在,触物生情,兴发存者神伤之哀叹。人死后,室内空荡,用物和生前一样,但无人使用,屏风坐席空有摆设,帷席更显得张弛,飞游的尘土落满了空设的坐位,孤寒的帐子罩着空床。如此情景,怎不让存者心伤!所以结尾发出感叹:“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人死是必然的,只是空让存者伤悲。“存者”是未丧之偶。“施张”,即张弛。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诗》:“与时进止,出引施张”。可参证。“游尘”,即飞尘。张衡《思玄赋》有“游尘外而瞥天兮”之句。沈约《古意》“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句,可作这后一段诗意的注脚。

    此诗结构肃整,前后两段,两次起兴,井然有序。通篇不言悼,而悼亡之意贯注全篇。先写悲哀,后说心伤;悲伤之情,充贯始终。沈约五言诗佳制,多在描绘山水景物,或写生死别离之情,能够做到脱除当时写诗工丽的风习,情辞朴厚明朗,此诗足以为证。他还写过一组九首怀旧诗,每首伤悼一位去世的友人,其中《伤谢朓》情辞最为警拔,可参读。

    作者沈约简介

    沈约画像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更多介绍>